相關報導
首頁 > 相關報導
美國UCLA新「癌」究,預防癌症與腸道菌相有關係
2016-08-15
 【華人健康網/特別報導】 2016年7月28日 11:00

腸道菌對人體的好處,比你想像的還要來的多。
除了直接跟便秘、腹瀉、大腸急躁症等問題相關外,近幾年研究更拓展至免疫力、精神相關疾病等領域。近期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研究發現,腸道菌有助於預防癌症。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,腸道菌叢與人體免疫、抗發炎相關,人體中有數量充足的好腸道菌,應有助於減少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,像是透過飲食,可補充如優酪乳等富有好菌的食物。


腸道好菌,腸癌預防生力軍

透過動物(白老鼠)研究,發現投入好菌的一組會顯示誘發致癌的發炎反映趨緩,且比較投入好壞菌各半的另一組,壽命則延長四倍。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、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進一步說明,腸道菌與人類共生數百萬年,近年基因序列相關檢測進步,腸道菌分別有抗發炎及發炎性細菌,過去研究可知發炎性腸道菌、潰瘍性細菌生長,影響腸道健康,甚至可能演變為大腸直腸癌。因此,改變腸道菌叢,讓好菌多過壞菌,有助於降低腸漏症、大腸癌等癌症疾病風險。腸道菌也與免疫力相關,抗發炎腸道菌叢增加,亦可提高免疫力。

賴基銘表示,從此研究可推論,多吃好菌有助於預防癌症,目前雖僅於動物實驗,理論上應對人類也有好處,應更進一步進行人體臨床研究。不過,肯定的是,多喝優酪乳補充好菌,絕對有助於改變人體腸道菌叢,經年累月應有助於腸道健康,減少癌症等疾病發生的機會。



年輕化趨勢,台灣職場充斥腸勞族

近年大腸癌名列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,台灣癌症基金會也不斷提出各項調查,提醒民眾從日常生活作息間的各項習慣,預防大腸癌的發生。此外,大腸癌的前兆之一-大腸瘜肉,目前可透過糞便潛血篩檢或大腸鏡的方式預防。關於大腸瘜肉的情況,值得注意的是年輕化的趨勢,從國健署發佈最新腸癌發生人數來看(2012年),50歲是大腸癌高峰的開始,而大腸癌從異常病變(瘜肉為其中之一)癌化為癌症,通常需要10~15年的時間,因此往前推則35歲開始就有可能產生腸瘜高峰。

經由台灣癌症基金會長年觀察,上班族由於工作過勞,可能對睡眠、飲食習慣、排便情況等生活作息造成影響,長久下來對於腸胃菌相造成負擔。然而「腸癌是明顯可預防的癌症」,賴基銘強調,調整生活作息,對許多上班族是知易行難。但別忽略透過改善飲食習慣預防腸癌,少吃紅肉等脂肪高量的動物性食物、油炸烹調食物等,增加腸道益菌,每天至少吃七份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。此外,藉由飲用優酪乳的方式,補充腸道好菌,維持菌相平衡。


文章來源:
華人健康網